CBA是否應該對裁判“零容忍”
撰稿:劉璟文
新賽季CBA聯賽,有一個特殊的“零容忍”條款,是指只要隊員和教練出現攤手、抱頭等挑釁裁判的行為,就會被吹技術犯規。
不過現在看,“零容忍”制度越來越像霸王條款。因為,裁判有權對球隊“高壓執法”,但球隊和球迷只能對裁判拙劣的表現一忍再忍。
近日,中國籃協對于CBA第15輪福建VS天津比賽中出現的“7分鐘內3次改判”事件定性,當值主裁判吳敏華屬于“工作失誤”。但并未出臺相關處罰,只是“內部調整”了事。
又是吳敏華,這是一個CBA球迷熟悉的名字,上個賽季八一與青島比賽中,正是因為吳敏華出現明顯誤判,導致大為不滿的青島隊一度集體退場。而身為當值主裁的他,也被麥蒂譏諷為“3只瞎眼耗子”之首。當時籃協對吳敏華做出了停哨10輪的重罰,也創了籃協10年來公開處罰裁判的先河。
“不作死就不會死”,但在CBA,似乎不管裁判怎么作,還是有著頑強的生命力。以吳敏華為例,上個賽季禁賽的十輪剛過不久,就又在倒數第三輪天津對廣東的比賽中低調復出。本賽季,他依然是CBA的主力裁判之一,出鏡率頗高。這名裁判即使算不上劣跡斑斑,也說得上一犯再犯,卻能一直屹立不倒?梢灶A見的是,此輪內部調整后,他很快又會回到CBA這個舞臺。
裁判問題在CBA早已經不起深究,而是“細思恐極”。主場哨近年來已儼然成為這個聯賽的明規則,各家俱樂部在客場對裁判恨之入骨,回到主場卻還在全力以赴的做裁判工作,如此循環往復。著名專家蘇群就曾表示,一個賽季做裁判工作的費用,所有俱樂部相加,達到了驚人的3000萬。
于是,CBA出現了大量奇葩的球隊,他們可以在主場8勝0負,也可以在客場1勝8負,而這種極端的情況,在CBA卻比比皆是,成績反差之大,令人咋舌。如果你以為這主要是因為主場球迷賣力吶喊、客場旅行舟車勞頓,那就實在太天真了。
其實,這個賽季雖然大家對“零容忍”早有心理準備,但尤納斯、李春江、鞏曉彬等教練都有因與裁判爭執而吃T的經歷;易建聯在一次領到技術犯規后只好微微一笑,然后耐人尋味地表示“你們懂的”;四川主帥馬躍南在賽后拒絕為裁判打分,“吹都吹了,還讓我打分?”
賽場上挑戰裁判權威的現象頻頻出現,根本原因并不是裁判的弱勢,而是因為執法者的整體水平和表現確實難以讓人信服。“零容忍”對裁判水平的提高沒有任何幫助,卻只能教練和隊員敢怒不敢言。
籃協是否可以考慮對出現問題的裁判也實行“零容忍”?亂世當用重典,對于問題吹罰的姑息,就是對整個CBA的不負責任。
不積跬步,無以至千里。聯賽的管理者們,是否應該走出這一步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