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有人在深圳新聞網發帖稱,每月定存500元,30年后,到退休時足可自己養老。深圳市社保局新聞發言人黃險峰稱,這種說法很不靠譜,一旦被誤導而付諸實施,將無法安度晚年。
在深圳新聞網“我說深圳事”上,網民“王不福照”發帖《自己養老比交社保更靠譜》。該帖稱:“不想麻煩國家了!25歲工作,不交養老金,每月存500元,這樣30年后,55歲總計可得381203.44元,存5年定期可得利息90535.82元,分到每月是1508.93元。再等5年拿自己存的退休金,每月就可以得3376.23元,而你的本金還是38萬多元。我看也別給國家添麻煩了,都自己養老吧。”
這篇網文得到很多網民的支持。深圳市社保局新聞發言人黃險峰說,從個人養老到家庭養老到社會共濟,是歷史的巨大進步。僅僅依靠自己儲蓄養老很不靠譜,因為面臨諸多風險。首先是通脹風險,物價上漲、工資上漲都是其體現;其次是個人養老的抗風險能力很低。
黃險峰介紹,為了抵御通脹,現在社保退休金也在水漲船高,不斷提升養老金水平,F在退休人員沒有一個抱怨當年繳得多現在拿得少,反而是抱怨當年繳得少現在拿得不夠多。
養老金計發遠沒想象中簡單
養老保險的計發辦法是由每年參保人的月平均工資、銀行利率、繳費比例等多種因素決定的。很多人按照現在的工資水平來預算未來幾十年的養老金數額,通過這樣的方法計算出來的養老金沒有任何參考意義。在這里不妨簡單地給大家說一下養老保險金的計發方法。
基礎養老金=(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+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)÷2×截至退休時本人繳費年限×1%。
個人賬戶養老金=退休時的個人賬戶儲存額÷計發月數。“退休時的個人賬戶儲存額”非常復雜,包含當年繳費本金、當年本金生成的利息、歷年累計儲存額生成的利息。它也有一個計算公式:個人賬戶儲存額=12×8%×W[(1+i)n-(1+g)n]÷139(i-g),i≠g。其中,W為參保人工作前一年當地社會月平均工資,i為利率,g為職工社會平均工資年增長率。